2)328 第一次,没什么经验(求订阅)_我有科研辅助系统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以上,包括眼下这个H43:IT-4F,还有之前的两个H22:IT-4F、PCE10:FN-4F。

  旧的文章还没有写完,新的文章就已经在路上排队等着了。

  当然,这些工作想冲一篇CNS主刊基本还是不可能的,怎么说效率也得到15%,才有机会。

  至于《自然》大子刊的话,如果没有徐正宏之前那篇《自然·材料》掺一手,许秋直接公布ITIC体系,那倒还有机会,现在嘛,就有些难。

  最主要的原因是这种级别的文章审稿期通常很长,徐正宏他们那篇可能是一年前就开始准备了。

  而眼下ITIC系列的成果马上将处于井喷期,有些拖不起,一年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很难说,光靠效率去支撑文章的话,除非效率能够达到%、14%这种一时半会儿无法超越的记录,那还有机会。

  不然就得慢慢的积攒,就像徐正宏那篇《自然·材料》也是一样,前期垫了很多ADA的工作,最终的IDTBR一出,顺利登上《自然·材料》。

  许秋能看到的类似的道路,便是手中发表若干个11%、12%的非富勒烯体系,引领有机光伏领域的研究方向,这个时候发表一些对这个领域的展望,去投稿一篇《自然·材料》或者《自然》新出的大子刊《自然·能源》,文章过稿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。

  科研圈发表文章“同行评审”的制度,想要发表顶刊,要么工作非常NB,无可挑剔,要么就是积攒蓄势,达到一定的影响力,大佬们能在CNS上灌水,本质上还是依靠他们的影响力。

  不过,虽然大佬们有特权,也有一些黑幕、暗箱操作之类的现象存在,但总体来说还是相对公平的,只要你行,你也能上。

  而且,大佬也不会无脑灌水,影响力这种东西用一些就少一些,要是迟迟没有新的成果作为补充,就算是大佬,同样也会跌落神坛。

  周日,许秋收到了“朔华导电玻璃”寄来的500片新ITO基片。

  之前魏老师从漂亮国进口的ITO基片是用泡沫盒子装的,一盒100片,每个基片都占用一个专有的存放槽,且已经裁剪完成,分开放置。

  而国内买的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导电玻璃,每一大片大概边长10厘米,厚度大约3毫米,上面以4*4的形式分为16小片。

  每一小片的规格是1平方英寸,即边长厘米,上面蚀刻有许秋之前设计好的“地球仪”图案,小片之间边缘处有类似于玻璃刀处理过的划痕,需要自己动手掰开,才能使用。

  小片上有ITO图案的那一面,有一层塑料薄膜保护,在使用前需要撕掉塑料膜。

  大片之间就直接叠在了一起,一共32大片,也就是512小片,看来因为数量不整,对方多送了几

  请收藏:https://m.snapd.net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