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)第281章咽喉之地_回到明朝当王爷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空的消息传回京城。正德帝闻言大喜。他现在仍住在豹房内,已经彻底把这里当成了自已的家。

  正德帝拿着军情奏报,反复看了几遍,拍案大笑道:“杨卿果然不负朕望,东南半壁魍魉鬼怪一扫而空。好啊!好啊!呵呵,老刘啊,马上以邸报传谕文武百官,让那些嚼舌根子的蠢材也都知道知道”。

  “老奴遵旨”。刘瑾皮笑肉不笑地应了一声。

  此时侍候在正德身边的,是刘瑾、张永和邱聚三人。刘瑾趁杨凌离京这段时间,已经成功地把自已的权力触手延伸至外廷,把朝中几位柱国老臣被罢免后产生的权力真空全部弥补上了。

  外臣中地游离分子纷纷投靠到刘瑾门下,如今刘瑾执掌内廷,外廷中又有几个得力的代言人,其权力炙手可热,放眼满朝文武。除了巡游在外的杨凌,朝中百官无论资历、权力,和在皇上受宠信的程度,再无一人及得上他。

  张永、戴义、牟斌等人故意示怯,不敢轻撄其锋的表现,更助长了刘瑾地傲气和骄矜。至于朝中三大学士,焦芳老奸巨滑,按照与杨凌的定计。他现在对刘瑾唯唯喏喏曲意奉迎。无他,不过是效仿刘瑾置政敌于釜上。架百官为薪火烘之的计策。

  只不过杨凌察觉刘瑾此计时,以退为进,自诟自辱,最后推权让利,化解了这一招。而刘瑾呢?他是甘于寂寞还是肯于让权?

  其他两位大学士现在在政坛上也不是刘瑾的对手。李东阳滔光隐晦,颇悉与人相处之道。他纵然和刘瑾政见不合,也从不当面拒绝,拂他脸面,而是私下委婉相商。

  好在二人所议地大多是国事,李东阳在政治权力上并不是刘瑾的绊脚石,所以刘瑾还挺给他面子,对他的反对意见大多还能接受,所以二人表面上看来相处融洽。

  至于杨廷和,年轻气盛,看不起内阉,倒是当庭给过刘瑾几次不痛快,但是从此之后他呈送到御前的奏折大多遭受到延押、驳回、再议的命运。

  江南战事紧张,没有确切消息传回京来的那些日子,刘瑾专趁正德焦虑烦躁时,把杨廷和报灾报荒、要米要钱的奏折递上去,再冷言冷语地挑拨几句,终于惹得正德大怒,把杨廷和叫来一顿训斥,杨廷和这才晓得刘瑾的阴险和睚眦必报地个性,这以后也消停多了。

  三大学士的沉默变相成为一种纵容,随着刘瑾不断安插亲信,打击老臣,弘治朝留下的政治班底,在经历了和杨凌的屡次交锋、屡次折损后,又被刘瑾明中暗里不断打击,势力愈发凋零。再也不复昔日振臂一呼群起响应的盛况了。

  刘瑾笑嘻嘻地道:“说起来,还不是皇上慧眼识人,又不惜朝廷用度紧张,无论人力、财力,竭尽全力支持东南剿寇,才有这等战果。东南平定,皇上才是首功呀!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snapd.net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