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131章 方孝儒入应天府_大明:我的姐夫叫朱标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时维四月。

  正值清明之际,南方雨水也渐渐滋润了起来。

  江南的河道上,一支庞大的船队在两艘运兵船的庇护下,缓缓驶进了应天地界。

  船队里运的大多都是水产。

  整个船队上都弥漫着一股海腥味。

  只有一艘如苏州船坊式的舟船甲板上,才看见了许多儒生装扮,撑伞观景的仕子。

  虽说这些苏州府仕子不是第一批出发,到往应天府吏部应试的人。

  但他们离应天府到底只有一天路程。

  所以后发先至。

  再靠近应天府的人才,早就被应天府筛查试用过一遍了。

  按理说。

  这般好风景,这些文人墨客早应该赋诗一首,陶冶情操,但参加试科举的策问考题,却明明白白的给这批参考应试的士子们释放了一个信号。

  朝廷如今招募官员,首重务实。

  既然朝廷要务实,他们到吏部登记入官也需要进一步考核,他们自不会再像前朝的考生一般,费尽心思的用诗才等宣扬自身文名的手段去博前程了。

  船队逆流缓缓前行。

  船坊甲板的最前端,一个身影正独自撑伞,眺望即将进入视野的应天府城。

  相熟的仕子看见他,撑伞靠近喊道:“希直。”

  “春雨虽润,却不能贪凉啊。”

  “晚些应天府就到了,万一受了风寒,影响了在吏部的表现,那可得不偿失了。”

  方孝儒闻言回神,

  回头冲人执礼道:“多谢兄台相劝,孝儒多谢了。”

  来人的脸上露出了笑脸,果不愧是宋师继太子殿下之后收下的又一弟子,且不论学问如何。

  就是这般知礼守节的风骨,就足让人如沐春风。

  目送来人回到船舱中去,方孝儒的目光再次投向远方,望着那渐渐出现在地平线上的应天府,他的思绪再次飘远。

  他年幼好学,拜师宋濂不过三载。

  正是该好生进学的时候。

  可是如今自家老师在苏州府,主持儒家经典的校订和整编工作是大事,必然耗时不短。

  即便只是初步为四书五经的校定。

  却也要慢则三月,长则半年的时光。

  他的学问虽然不错,但资历毕竟太薄,阅历也不足,根本不足以辅佐老师,加入到校定儒家经典的工作中去。

  这么长的一段空窗期。

  宋师干脆就打发他一同参加了苏州府的试科举,让他一同来应天府吏部应试,增长阅历见闻了。

  除此之外。

  宋师给他他唯一的倚靠,就是他怀里的两封信,让他在有危难或者急需时,能够找到常升或者太子那寻求帮助罢了。

  虽然他对自己的才学有些自信。

  可是仔细回想一番试科举时面对的考题,加之也是第一次赴京,第一次做官,就算他方孝儒有一颗大心脏,心中也难免有些忐忑。

  毕竟他也曾从自己的好友和宋师的口中,了解过当今那位的脾气。

  就是不知道在应天府做官难

  请收藏:https://m.snapd.net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