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三百二十九章 锦囊妙计_我在现代留过学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,对交趾夹攻。

  占城怎么着也该可以吸引个几万交趾军队。

  这样,大宋需要面对的交趾兵力,在十五六万上下。

  一比三的兵力对比。

  这仗不好打啊!

  “所以……”司马光看着吕公著:“为天下苍生计,还请晦叔在御前,力言不可亲启战端!”

  “至少,不可大量抽调两湖、广南东路的兵马……”

  吕公著点点头。

  若只是现在的兵力,广南西路或许还供应的起。

  可一旦需要调动广南东路、两湖,甚至沿边的兵马。

  那就不是一个贫瘠的广西军州能负担的了的。

  势必需要从广南东路、两湖甚至是两淮大量运输粮草,供应军需。

  如此一来,今年的军费开支,必然飙升。

  更将导致,本就负担沉重的两淮、两浙物价飞涨——汴京城每年八百万石的漕粮,大半皆从两淮、两浙转运入京。

  这是汴京城的生命线,一石粮食都不能少。

  少了,就会让京城出现粮荒。

  这是大宋绝对不会允许的事情。

  于是,就只能将负担转移到两浙、两淮的产粮区。

  可这些地方,本来就已经为了供应汴京而筋疲力尽,现在若再加上要供给广西大军。

  吕公著知道的,那必然是一场民生灾难!

  物价飞涨是必然!

  搞不好还会让本来富庶的产粮区出现饥荒!

  太可怕了!

  于是,他对司马光保证道:“君实放心,若天子和两宫,欲从两湖等地大量抽调兵马……”

  “老夫必然在御前力谏!”

  “文太师、张节度等元老,也绝不会坐视此等祸事的发生!”

  司马光听着,虽然不太满意——因为吕公著只反对大量抽调兵马。

  换而言之,若只是小规模的,譬如几千人的抽调,他就不会反对了。

  但司马光还是拱手拜谢:“有晦叔此语,老夫就放心了!”

  ……

  “大军南下,旌旗招展……诸将士皆是虎虎生威……那漕船沿河而下,船帆遮天蔽日……”

  冯景在赵煦面前,描述着南下大军的阵容。

  赵煦听着,也有些神往了。

  老实说,他还从未亲眼见过,一支数千人的大军,乘坐漕船浩浩荡荡的沿着汴河而下的景象。

  在他的上上辈子,也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。

  他只能从大臣嘴里,听到相关描述。

  只是……

  “汴河今年没有结冰吗?”赵煦问道。

  “听说只在十二月下旬,短暂的有过一层薄冰……”

  “正月之后,就都已经消融……”

  “因此汴河今年在正月初就已经通航了!”

  对汴京城而言,这自然是好事。

  可对周围的农业,就未必了。

  暖冬,意味着干旱,也意味着来年的病虫害将增加。

  今年北方的小麦收成,恐怕要歉收了。

  赵煦想到这里,顿时有些烦恼。

  便和冯景道:“去取纸笔来……朕要手诏蔡京、陈睦……”

  “还有登州苏轼……”

  冯景领命而去,很快奉来纸笔。

  赵煦坐下来,执笔而写,很快就将三道手诏写好。

  然后交给冯景,嘱托道:“送通见司,交郭忠孝,命以马递送登州苏轼、泉州蔡确、明州陈睦处……”

  “诺!”冯景恭敬的将这三道手诏,用火漆封好,然后拿着去了通见司。

  赵煦则微微吁出一口气。

  他知道的,汴京城太脆弱了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snapd.net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